桂东红色印象之:碌碌浮生 仙居四都
2021-08-13 10:19:45          来源:县委宣传部 | 编辑:黄钰坤 | 作者:王冬媛          浏览量:88705


▲桂东县四都镇四靖社区 邓仁湘摄影

“福地幽藏不知年,洞中瑞霭碧生烟。”进入湖南省桂东县四都镇,便进入溶洞的世界。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洞口,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敞开在峡谷陡峭的石壁上,或隐蔽在苍翠葱茏的古木旁。舒卷飘荡的雾霭岚气从洞内缠绕至洞外,丝丝缕缕伸手可握,轻舞飞扬在村间幽谷。

碧洞飞烟、仙人石田、国宝洞、皇龙洞......吕洞宾与八仙团坐弈棋的棋痕隐隐可见,百万年的熊猫化石静静蛰伏,溶洞与溶洞错综交叉,故事和故事交相辉映。“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一刹那像是走进了梦中,更像走进金庸小说里世外高人修炼绝世武功的密地,琤琤淙淙的滴水声还伴着缥缥缈缈的击剑声......

四都溶洞之碧洞飞烟 胡建勤摄影

山灵水秀之地,必出英雄豪杰。清朝康熙年间,溶洞外的双溪村李思宠一家出了五位都督统帅,分别是其长子李懋珍、次子李懋珠、三子李懋和、四子李懋柏、李懋珠次子李进麒。康熙十七年至十八年间(1679年至1680年),五叔侄以李懋珠为首追随吴兴祚奉命出征台湾,参加平定台湾的海战,立下赫赫战功,先后被朝廷敕封都督。李懋珠出征时一直带着一只有未卜先知功能的青蛙,将青蛙置放在军旗旗杆上,青蛙头朝哪个方向,李懋珠就指挥水兵进攻哪个方向,每战必胜,所向披靡,李懋珠也因此被康熙皇帝敕封为“青蛙使者”,后由台湾总戎升调陕西省延绥总镇。李家五都督精忠报国的光辉功绩被载入志书,青蛙与主人并肩作战的逸闻也为后人相传。

四都从不乏身处世外却心忧天下仁人志士。1877年出生于莲塘村贫苦农民家庭的李志光便是其中一位。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同志应中共湘南特委要求率工农革命军前来策应湘南暴动取道四都,身为农民运动负责人的李志光带领群众最先出来迎接毛泽东队伍,并在部队党组织的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地方党组织,成立里仁区(现为四都镇)工农兵政府。李志光与部队一起宣传革命道理,组织贫苦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发动青年参加工农革命军。

四都溶洞仙人石田 邓焱萍摄影

位于四都边界的大岭坳,是毛泽东部队前往沙田圩的必经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国民党桂东当局走狗何鉴早早安排了几百个人的反革命武装挨户团和不久前从穷苦百姓家强令征募而来的近千名“灶头勇”(指由每户抽一丁编成的武装)在大岭坳堵截毛泽东部队。3月30日清晨,已获知消息的毛泽东指挥工农革命军和桂东赤卫队巧妙占领了大岭坳制高点,以强大政治以及军事攻势分化瓦解挨户团与“灶头勇”。为保护从穷人家征募而来的“灶头勇”,毛泽东命令部队对穿便服的“灶头勇”手下留情,枪口只对准清一色黄色制服的挨户团。战斗没多久,挨户团便被打得溃不成军,而拉夫凑数的“灶头勇”却一无所失,个个安然无恙。大岭坳这一仗,让“灶头勇”们真真切切看到,共产党确实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不少“灶头勇”随即加入了工农革命军。一首描民谣自此传出:“报告!报告!红军到了大岭坳,前头一挺水机关,后面几个松树炮。队伍如同潮水涌,驴马成群满山叫。子弹专打挨户团,不对穷人开枪炮。个个打仗猛如虎,红军本事真正高。”

遗憾的是,李志光在毛泽东部队离开桂东后没多久,就不幸遭挨户团反扑逮捕,于1928年4月被杀害于四都,年仅41岁。噩耗传来,四都百姓悲痛万分。

四都溶洞仙人石田 童迪摄

百年来,战火纷飞已然过去,自然人文长存不息。原为四都人烧香拜佛的总管庙改成传道授业的四靖书院,培养出了一代代栋梁之材。湖南师大教授邓学建带着科研团队进入四都溶洞群,考证洞内已发现的熊猫动物化石和更多未解之谜。山水画家刘潮远离车水马龙的深圳,筑屋隐居在大岭坳边上的青娥山,养鸡种菜,用画笔点染青山暮霭......

山水气韵交织着时空经纬,四都宛若一个洒脱空灵、须髯飘逸而又和蔼睿智的仙居长者,始终敞开胸怀,接纳侠士英才,激荡济世情怀。

责编:黄钰坤

来源:县委宣传部

桂东要闻
桂东要闻
热点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